关于人效管理,你想知道的精华都在这里
天润人力资源

人效和人效管理究竟是什么

人效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,对于使用“人员”后所产生的“正面效率”高低的一种衡量。从狭义上看,人效可以从财务指标的角度来衡量,具体来说,就是将经营贡献与人力单位相联系,计算出不同人力的投入是否产出了相应效果。

而广义的人效,可以定义为人力资源有效性(HR Effectiveness)(组织效能和人才效能)。人效是组织能力的最佳代言,以人效为支点可以推动经营。

人效管理,即人力资源效能管理(HR Efficiency Management),其强调以人效为核心来诊断组织状态、制定战略规划、落地人力配置、优化人力职能,通过循环式的管理来获得企业的整体人效。

美国管理学家爱迪斯曾在《企业生命周期》这本书中提到,企业在不同阶段,要找到能够与其特点相适应,使其以一个相对较优的模式来促进企业的发展。

所以,不同企业发展阶段,人效管理采用的策略也不相同。初创期的企业,核心目标是生存,会更关注如何跑通商业模式,不会过多关注人效。而随着组织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,组织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,而对人效的关注也逐渐成为老板关心的C位议题。

以互联网公司为例,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候,大厂们疯狂扩张,增加员工人数,即使产生人效降低的问题,但对业务的发展依然利大于弊端。

举个例子,同样是提供免费产品聚集流量,靠广告变现的互联网公司,字节跳动的人效是220万元/人,落后国内外的主要大厂。但字节第8年的收入是Google同期的3倍、Facebook的6倍、百度的70多倍。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固然很多,但其中肯定少不了字节激进式的人员扩张方式。

而当下,互联网遇到存量时代,激进的人员扩张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高增长,此时企业,如果仍然不提高人效,就会对业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,进而限制业务的发展。

最直接的影响是财务层面,如果人效下降,就会直接拉低财务效能(如利润率、ROE等)。按照虎嗅的研究,在互联网属性的企业里,人效每变动一个单位,财效会同向变动4.33个单位。年初阿里、字节、美团等各大厂的裁员潮就是例子。

除了拉低财务效能,更深远的影响是,人员过多会影响互联网业务突破。

怎样科学建立指标库

如果从人力数据分析指标的角度来看,人效指标可以分为四类:

1.成本收益类

单位人力资源成本的营收 = 总成本/ 人力资源成本总额

单位人力资源成本的利润=总净利润/人力资源成本总额

人力成本与营收增长率=营收增长率/人力成本增长率

人力成本与利润增长率=利润增长率/ 人力成本增长率

2.人员效益

人均营收=总营收/总人数

人均利润=总利润/总人数

人均人力成本=总人力成本/总人数

3.人均人力成本

人均人力总成本=人力总成本/人数

人均福利=福利成本/人数

4.人力成本结构

研发成本分布及比率=研发人员成本/总人力成本

后台成本分析及比率=后台人员成本/总成本

关于黄金不等式

老板最关心的事情,不是图文兼备的报告,而是人力资源的价值:人力资源投资回报,及人力资源效益情况。 简单说,就是人效的投入产出比。

在薪酬管理中,存在“黄金不等式”,总人工成本增长率,最好不要超过收入增长率或利润增长率。

这张表格,数据来源于腾讯过往三年发布的财务报告,反映了公司“收入增速”与“成本增速”,尤其是与“人力成本增速”之间的关系。从表格中可以看出,2020年开始,腾讯的员工人数增速、总酬金成本增速、一般及行政开支增速,均远高于收入总额增速。人均产出连续两年下滑,甚至2021年相较2020年人均产出下滑超过10%。

警报早已拉响,如何降本增效,这是内忧。

人效改善的几个常用方式

人效,可能是当下最能撬动HR的价值、助力HR成功逆袭的一把钥匙。人效改善可以从组织精进、人力替代、人才管理三个方面入手。

1.建立一个流程型的组织

流程型组织就是端到端,需求从客户中来,产品和服务到客户中去,一定要形成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。

2.提高人才密度,即人岗匹配度越来越高

人才密度要求至少2/3的关键重要岗位都是胜任的,这样就能形成一个1+1>2的一个群体效应,否则优秀人才的价值或者效能也会被“猪队友”给消耗掉。

3.用数字化、AI化以及灵活用工模式来替代人工

很多人的工作是简单重复的,这类人力工作可以被机械或者用数字化的工具来替代。比如说提高人才招聘的效率,现在有很多智能化的手段,比如SAAS、PASS等。

在硅谷,很多科技公司的“灵活用工群体”——临时工、合同工,已经超过了企业员工的一半,这种灵活用工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常态化的用人方式。“灵活用工”能最大化降低组织用人成本。


微信 ×